評審流程

評審過程分三階段進行。通過參賽資格審核的參賽者將獲邀參加初審,其後入圍作品會進入獎項類別評審。由來自資訊科技、社會服務和教育等界別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會根據以下準則評選金、銀、銅獎及優異證書得主:

  • 資訊及通訊科技的創新與創意

  • 裨益及影響

  • 市場潛力/表現

  • 功能

  • 質量

「智慧轉型(慈善機構方案)」、「智慧樂齡」「智慧充權」三個組別中獲得金獎的項目,可角逐「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大獎」。此外,評審團亦會從所有入圍作品中選出「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

最後,獲得「智慧市民大獎」的作品將晉身最終評審與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其餘七個類別的大獎作品爭奪「全年大獎」。

評審期間,評審人員或會索取參賽者持有的資料及作現場參觀,若有這方面的須要,參賽者將預先獲得通知。參賽者就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所提供的資料將獲保密處理,未獲參賽者的同意,籌辦機構及有關機構不會發表有關的資料。

評審準則

獎項組別 資訊及通訊科技創新及創意 功能 市場潛力/表現 裨益及影響 質量
智慧轉型(慈善機構方案)
25%
25%
20%
15%
15%
智慧充權
25%
25%
20%
15%
15%
智慧樂齡
25%
25%
20%
15%
15%

最佳人工智能應用獎

創新及創意 裨益及影響 用戶體驗/接受程度 道德考慮
30%
25%
25%
20%

各獎項組別詳細評審準則

資訊及通訊科技創新及創意 (25%)

  • 原創性
  • 具創意的方式
  • 運用創意手法進行介入,並將創新技術應用於服務改善與轉型
  • 香港、地區或世界上首創

功能 (15%)

  • 滿足提升安全性、整合解決方案、基礎設施、服務使用者體驗、社群及夥伴連結、數據應用能力及數碼人才領導力的挑戰,以提升服務對象的生活質素
  • 實踐項目的目標
  • 項目的功能性及全面性
  • 能充分考慮用戶的需要

市場潛力/表現 (20%)

  • 具成本效益(資本人力資源時間等)
  • 投資回報率(Return-on-investment)
  • 獨特的賣點競爭力
  • 市場反應目標用戶的採納程度
  • 項目進一步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裨益及影響 (25%)

  • 促進有效的組織變革管理
  • 提升服務效能與質素
  • 應用數據收集與分析,以制定決策
  • 為用戶及社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裨益
  • 配合智慧城市發展,促進行業轉型
  • 強化業界連結與協作

質量 (15%)

  • 在現有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成就
  • 達到行業標準或最佳實踐
  • 已獲得其他成就認可

資訊及通訊科技創新及創意 (25%)

  • 原創性
  • 具創意的方式
  • 運用創意手法進行介入,並將創新技術應用於服務改善與轉型
  • 香港、地區或世界上首創

功能 (15%)

  • 能解決老齡化社會面對的挑戰及提升社會的可持續性
  • 實踐項目的目標
  • 項目的功能性及全面性
  • 能充分考慮用戶的需要

市場潛力/表現 (20%)

  • 具成本效益(資本/人力資源/時間等)
  • 投資回報率(Return-on-investment)
  • 獨特的賣點/競爭力
  • 市場反應/ 目標用戶的採納程度
  • 項目進一步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裨益及影響 (25%)

  • 能滿足用戶需求
  • 為目標群體及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 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提升公眾對數碼共融及關愛共融社會的認識
  • 配合智慧城市發展,促進行業轉型
  • 有關裨益及影響的可持續性(長期與短期)

質量 (15%)

  • 在現有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成就
  • 達到行業標準或最佳實踐
  • 已獲得其他成就認可

資訊及通訊科技創新及創意 (25%)

  • 原創性
  • 具創意的方式
  • 運用創意手法進行介入,並將創新技術應用於服務改善與轉型
  • 香港、地區或世界上首創

功能 (15%)

  • 推動建立更關愛與共融的社會,涵蓋但不限於弱勢社群
  • 實踐項目的目標
  • 項目的功能性及全面性
  • 能充分考慮用戶的需要

市場潛力/表現 (20%)

  • 具成本效益(資本人力資源時間等)
  • 投資回報率(Return-on-investment)
  • 獨特的賣點競爭力
  • 市場反應目標用戶的採納程度
  • 項目進一步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裨益及影響 (25%)

  • 能滿足用戶需求
  • 為弱勢社群帶來顯著且正面的改變與影響,以應對迫切的社會挑戰
  • 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提升公眾及弱勢社群對數碼共融及關愛共融社會的認識
  • 配合智慧城市發展,促進行業轉型
  • 有關裨益及影響的可持續性(長期與短期)

質量 (15%)

  • 在現有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成就
  • 達到符合行業標準或最佳實踐
  • 已獲得的其他成就認可

創新及創意 (20%)

  • 運用創新方法解決特定問題或挑戰上
  • 採用新穎的演算法、方法或技術,突破傳統手法的限制

裨益及影響 (30%)

  • 配合用戶或社會整體的需要及目標
  • 涉及不同領域(如電腦科學、社會工作、心理學或其他相關範疇)的協作
  • 可擴展與應用於不同機構或行業
  • 資源使用效益、長遠的可行性,以及於人工智能生態圈的協作與知識分享的能力
  • 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效能
  • 系統在達至預期成果的準確性、精確度及可靠性
  • 在面對日益增加使用者或交易等數據量時的擴展能力

用戶體驗/ 接受程度 (25%)

  • 為用戶提供流暢、直觀的使用體驗,強調無縫及以人為本的介面設計
  • 能因應不同場景、數據集或使用需求改變,作出相應的調整

道德考慮 (25%)

  • 遵循倫理守則、指引或責任框架,於設計、實施及使用過程中優先考慮私隱、安全、公平、透明及問責原則
  • 實踐良好的資料管理方針,以保障用戶私隱、確保數據完整性,並符合相關法律與監管規定